站内搜索:
 
倡孝影音
·有声教材·
    有声教材 您的位置:首页 > 倡孝影音>有声教材         
程门立雪——北宋学者程颐的家风故事
     

文章来源:http://www.jiafeng.cn/706.html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程门立雪——北宋学者程颐的家风故事

 

“程门”,是指北宋学者程颐的家门。“程门立雪”,这个成语出自《宋史·列传第一百八十七》:“游酢(zuò)、杨时见程颐于洛,时盖年四十矣。一日见颐,颐偶暝坐,时与酢侍立不去,颐既觉,则门外雪深一尺矣。”这段话翻译成现代汉语,大意如下:“游酢与杨时去洛阳拜见程颐,当时杨时大约四十岁。去拜见那天,大雪纷飞,碰上程颐正在静坐休息,他们二人没有叫醒程颐,而是静静守在一旁。等到程颐醒来时,雪已经下了一尺深。”

【家风故事】“程门立雪”的故事发生在北宋时期,与当时的一个学者程颐有关。程颐来自官宦世家,先辈多在朝中担任重要职务,且为官清廉,素有好评,家风颇正。而从北宋王朝选拔人才以科举为主来看,程家的家学也不会差到哪里去,所以也可说程颐来自书香门第。在如此纯良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程颐,对仕途倒没有太大兴趣,与其兄程颢(1032~1085,字伯淳,世称“明道先生”)一样,他的兴趣在于学问。为了培养他们兄弟,程家特意请来当时著名的学者周敦颐(1017~1073,字茂叔,谥号元公)进行教育。写有千古名文《爱莲说》的周敦颐,在儒家思想发展史上有重要贡献。在他的学术思想中,“诚”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,他主张人只有克服品性上的种种缺陷,达到“至诚”的境界,才能实现修养上的至高至善,成为“至圣人”。这种思想深深地影响了程氏兄弟。程颐20岁出头时,就以一篇文章引起了朝廷高官的赏识,随后他大胆上书皇帝,提出了一些改革建议。皇帝则不予理会,但程颐由此在学术界声名鹊起。不久,年纪轻轻的他,就在京城开始收徒开学,已有了几分大师风范。与当过几天官的兄长程颢不同,程颐大半的人生都是在讲学之中度过。受恩师教导启发,在他的学术思想中,“诚”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。当年引起朝廷赏识的那篇文章中,他就谈到了“君子之学,必先明诸心,知所养,然而力行求至,所谓自明而诚也,故学必尽其心。尽其心,则知其性,反而诚之,圣人也”——大意是指要通过学习成为君子,就必须有真诚的态度,一个内心真诚、公正的人,也就离圣人的境界不远了。按照北宋的规矩,程颢属于官宦子弟,享有优先做官的特权,但他却将此机会让给了其他族人,自己则甘于清苦,长期在民间授徒讲学,数十年如一日。这种对待学问的真诚,让他成为天下学子心目中的贤师,俊杰才子纷纷从四方慕名来投。其中便有“程门立雪”中的杨时与游酢。杨时自幼便有神童之名,八岁即能作诗。但他从无骄傲得意之气,在学问上一直追求精进。他曾在程颐兄长程颢门下学习,后来到多地为官。为了精进学问,又毅然在四十余岁时放弃高官厚禄,投到程颐门下继续深造。游酢也是一位少年神童,也曾在程颢门下学习,同样是为了精进学问,与杨时一同投到程颐门下继续深造,二者的差别只在于游酢稍微年轻几岁而已。这二人去拜师那天,恰好是大雪纷飞,到了程颐讲学的学馆,发现老师正在静坐休息。出于对学问的虔诚、对师长的恭敬,这两位大龄学生,曾经的朝廷官员,没有叫醒老师,而是静立在老师面前,任大雪在他们身上堆积,等待老师醒来。待到程颐睁开双眼时,发现面前两人一身积雪,神情之中却丝毫没有不耐烦或者倦怠之色。他们有“至诚”的精神。程颐大为感动,将二人收入门下,倾力教导,并最终使其成为门下高徒。师风即家风,得到程氏兄弟教导的杨时与游酢二人,不只是在学问上有“至诚”精神,在他们为官之时,更是如此。如杨时,在程颐门下学成之后,曾到浙江为官,遇上奸臣蔡京的爪(zho)牙在当地胡作非为。他没有学其他官员“睁一只眼闭一只眼”地自欺欺人,而是根据真实情况,向朝廷举报。对于蔡京等人搞出来的“花石纲”,他更是深恶痛绝,直言这是朝廷的“恶政”。在调入中央之后,他根据自己在民间的所见所闻,连连上书,要求减轻百姓负担,打击贪官污吏。在金国大举入侵之时,他又是坚定的抗战派。杨时做官,无愧于程氏兄弟的教导,更无愧于“至诚”二字。



  上一篇: 《颜氏家训》全文
  下一篇: 《弟子规》教面对父母的教训当顺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