儒家关于孝的经典语录
作者:360孝心网
第一,要爱惜自己的生命
(1)、身体发肤,受之父母,不敢毁伤,孝之始也。(《孝经》)
(2)、“吾闻诸曾子,曾子闻诸夫子曰:‘天之所生,地之所养,无人为大。父母全而生之,子全而归之,可谓孝矣。不亏①其体,不辱其身,可谓全矣。故君子顷步②而弗敢忘孝也。”(《礼记·祭义》)
[注释] ①亏:亏损、毁坏,损害。 ②顷步(qǐng bù): 顷通“跬”。跬步;半步。
(3)、孟子曰:“事孰为大?事亲为大;守孰为大?守身为大。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,吾闻之矣;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,吾未之闻也。孰不为事?事亲,事之本也;孰不为守?守身,守之本也。”(《孟子·离娄上》)
(4)、孝子之重其亲也,慈亲之爱其子也,痛於肌骨,性也。(《吕氏春秋·节丧》)
(5)、孟武伯①问孝。子曰:“父母唯其②疾之忧。”(《论语·为政》)
[注释] ①孟武伯:鲁国人,孟懿子的儿子,名彘(志zhì)。武是他的谥号。②其:代词,指儿女。
(6)、言父母爱子之心,无所不至,惟恐其有疾病,常以为忧也。人子体此,而以父母之心为心,则凡所以守其身者,自不容于不谨矣,岂不可以为不孝乎?(《四书集注·为政注》)
(7)、孝子不服闇①,不登危,惧辱亲也。父母存,不许友以死。(《礼记·乡饮酒礼》)
[注释] ①服闇(fú àn):服,从事;闇,冥也。谓在暗中行事。
(8)、孟子曰:“莫非命也,顺受其正;是故知命者,不立乎岩墙之下。尽其道而死者,正命也;桎梏①死者,非正命也。”(《孟子·尽心》)
[注释] ①桎(zhì)梏(gù):古代刑具。
第二,要尊敬和赡养父母。
(1)、凡不孝,生于不仁爱也。(《大戴礼记·盛德》
(2)、孝子之至,莫大乎尊亲。(《孟子·万章上》)
(3)、子游①问孝。子曰:“今之孝者,是谓能养②。至于犬马,皆能有养;不敬,何以别乎?”(《论语·为政》)
[注释] ①子游:孔子弟子,姓言,名偃,字子游。 ②养:指单纯的物质上的赡养。
(4)、子夏问孝。子曰:“色①难。有事,弟子服其劳;有酒食,先生馔②,曾是以为孝乎?”(《论语·为政》)
[注释] ①色:脸色,这里指儿女侍奉父母时应有的面容——和颜悦色。 ②馔(zhuàn):饮食,吃喝。
(5)、孟懿子问孝。子曰:“无违①。”樊迟御,子告之曰:“孟孙问孝于我,我对曰‘无违。’” (《论语·为政》)
[注释] ①无违:不要违背父母的意愿。无,不要。违,违背。
(6)、子路曰:“有人于斯,夙兴夜寐①,手足胼胝②,而面目黧黑,树艺五谷,以事其亲,而无孝子之名者,何也?”孔子曰:“吾意者③,身未敬邪!色不顺邪!辞不逊邪!古人有言曰:'衣欤!食欤!曾不尔即。'子劳以事其亲,无此三者,何为无孝之名!意者,所友非仁人邪!坐,语汝,虽有国士之力,不能自举其身,非无力也,势不便也。是以君子入则笃孝,出则友贤,何为其无孝子之名!”《韩诗外传》卷九)
[注释] ①夙兴夜寐:夙:早。寐:睡觉。很早就起来,很晚才睡下。多形容勤劳。 ②胼胝(pián zhī):皮肤等的异常变硬和增厚,又称老茧,是皮肤长期受压迫和摩擦而引起的手足皮肤局部扁平角质增生。形容经常地辛勤劳动。 ③意者:想来大概是……。
(7)、人少,则慕父母;知好色①,则慕少艾②;有妻子,则慕妻子;仕则慕君,不得于君则热中。大孝终身慕父母。(《孟子·万章上》)
[注释] ①色:美色,指女色。 ②少艾:美好。这里指年轻而漂亮的少女。
(8)、父母爱之,喜而不忘;父母恶之,劳而不怨。(《孟子·万章上》)
(9)、好色,人之所欲,妻帝①之二女,而不足以解忧;富,人之所欲,富有天下,而不足以解忧;贵,人之所欲,贵为天子,而不足以解忧。人悦之、好色、富贵,无足以解忧者。惟顺于父母,可以解忧。(《孟子·万章上》)
[注释] ①妻:意动用法,娶。 帝:尧帝。
(10)、民之本教曰孝,其行孝曰养。养可能也,敬为难;敬可能也,安为难;安可能也,卒为难。父母既没,敬行其身,无遗父母恶名,可谓能终矣。(《吕氏春秋·孝行》)
(11)、善养者,不必刍豢①也;善供服者,不必锦绣也。以己之所有,尽事其亲,孝之至也。故匹夫勤劳,犹足以顺礼,歠菽②饮水,足以致其敬。(《盐铁论·孝养》)
[注释] ①刍豢(chú huàn ):指牛羊猪狗等牲畜。泛指肉类食品。 ②歠(chuò):饮;喝。菽(shū):豆类作物的统称。
(12)、故上孝养志,其次养色,其次养体。贵其礼,不贪其养,礼顺心和,养虽不备,可也。(《盐铁论·孝养》)
(13)、养有五道:修宫室,安床第,节饮食,养体之道也;树五色①,施五采②,列文章③,养目之道也;正六律④,和五声⑤,杂八音⑥,养耳之道也;熟五谷,烹刍豢,和煎调,养口之道也。和颜色,说言语,敬进退,养志之道也。此五者,代进而厚用之,可谓善养矣。(《吕氏春秋·孝行》)
[注释] ①五色:五种颜色,青、白、赤、黑、黄。 ②采:也指青、黄、赤、白、黑等色彩。 ③文章:错综华美的色彩或花纹。 ④六律:即黄钟、太蔟、姑洗、蕤宾、夷则、无射六个音阶。我国古代把乐音分十二个音阶,从低音算起,十二个音阶中,排列奇数的六个调叫律,排列成偶数叫吕。即阳为律,阴为吕,六律就是六个阳音音阶。 ⑤五声:指宫、商、角、徵、羽,相当于现在的1、2、3、5、6,没有半音。 ⑥八音:指古代八种乐器即匏、土、革、木、石、金、丝、竹发出来的乐音。
(14)、居家理者,非谓积财也;事亲孝者,非谓鲜肴也,亦和颜色、承意尽礼义而已矣。(《盐铁论·孝养》)
(15)、八十曰耋①,七十曰耄②。耄食非肉不饱,衣非帛不暖。故孝子曰:甘毳③以养口,轻暖以养体。曾子养曾皙,必有酒肉,无端絻④,虽公西赤不能以为容。无肴膳,闵、曾不能以卒养。(《盐铁论·孝养》)
[注释] ①耋(dié)指七八十岁的年纪。 ②耄(mào):指八九十岁的年纪。 ③甘毳(ɡān cuì):同"甘脆"。这里指可口的食物。 ④絻:通“冕(miǎn)”。礼冠。
(16)、夫为人子者:出必告,反①必面,所游必有常,所习必有业。(《礼记·曲礼上》)
[注释] ①反:返回。
(17)凡为人子之礼,冬温而夏凊,昏定而晨省①,在丑夷②不争。(《礼记·曲礼上》)
[注释] ①晨省:早晨向父母问安。 昏定:晚上侍候父母睡下。 ②丑夷:平辈的人。丑同“俦(chóu)”。夷同“侪(chái)”。
(18)、曾子孝于父母,昏定晨省,调寒温,适轻重,勉之于糜①粥之间,行之于衽席②之上。 (陆贾:《新语·慎微》)
[注释] ①糜(mí):粥。 ②衽(rèn)席:睡觉时用的席子。
(19)、见父之执①,不谓之进,不敢进,不谓之退不敢退;不问,不敢对,此孝子之行也。(《礼记·曲礼上》)
[注释] ①执:同挚,挚友。父执:指父亲的朋友。
第三、要时时关心父母的身体健康
(1)、父母之年,不可不知也,一则以喜,一则以惧。(《论语·里仁》)
(2)、子曰:“孝子之事亲也,居则致其敬,养则致其乐,病则致其忧,丧则致其哀,祭则致其严,五者备矣,然后能事亲。”(《孝经·纪孝行》)
(3)、父母在,不远游,游必有方。(《论语·里仁》)
(4)、父母有疾,冠者不栉①,行不翔,言不惰,琴瑟不御②,食肉不至变味,饮酒不至变貌。笑不至矧③,怒不至詈④,疾止复故。(《礼记·曲礼上》)
[注释] ①栉(zhì):梳子篦子的统称,这里指梳头。 ②御:驾驭,控制。这里指弹奏。 ③矧(shěn):笑时露出牙齿。 ④詈(lì):骂。
(5)、熬汤药,必先尝。(民间语)
第四、承志、立志、立业是对父母最大的孝
(1)、子曰:“父在,观其志;父没①,观其行;三年无改于父之道,可谓孝矣。”《论语·学而》
[注释] ①没:通殁(mò),逝世。
(2)、继父志,扬祖德,此诚孝子顺孙①之道也。(白居易:《白氏长庆集》卷二十四))
[注释] ①孙(xùn):通逊。
(3)、立身行道,扬名于后世,以显父母,孝之终也。(《孝经·开宗明义》)
(4)、养生、顺志,所以为孝也。今多违志俭养,约生以待终,终殁之后,乃崇饬①丧纪以言孝,盛飨②宾旅以求名,诬善之徒,从而称之,此乱孝悌之真行,而误后生之痛者也。(《潜夫论·务本》)
[注释] ①饬(chì)整顿,使有条理。 ②飨(xiǎng):用酒食款待人。
(5)、养不足以报父母,而圣人以德报之。德不足以达父母,而圣人以道达之。道也者,非世之所谓道也。妙神明,出死生,圣人之至道者也。德也者,非世之所谓德也。备万善、被①幽、被明,圣人之至德者也。儒不曰乎,君子之所谓孝者,先意承志,谕父母于道。(《镡津文集·孝论·德报章》)
[注释] ①被:覆盖;加于……之上。
(6)、太上有立德,其次有立功,其次有立言,虽久不废,此谓不朽。(《左传·襄公二十四年》)
第五,对父母的不义和违法行为要进行劝止
(1)、从道不从君,从义不从父,人之大行也。(《荀子·子道》)
(2)、子曰:“事父母几谏①,见志不从,又敬不违,劳而不怨。” (《论语·里仁》)
[注释] ①几(jī):微,指轻柔和顺。谏(jiàn):规劝君主、尊长或朋友,使之改正错误和过失。
(3)、父母有过,下气、怡色、柔声以谏;谏若不入,起敬、起孝,悦则复谏。(郑玄:《纂图互注礼记》卷八)
(4)、从命不忿,微谏不倦,劳而不怨,可谓孝矣。(《礼记·坊记》)
(5)、孝子所不从命有三:从命则亲危,不从命则亲安,孝子不从命乃衷①;从命则亲辱,不从命则亲荣,孝子不从命乃义;从命则禽兽,不从命则修饰,孝子不从命乃敬。故可以从命而不从,是不子也;未可以从而从,是不衷也;明于从不从之义,而能致恭敬,忠信、端悫②、以慎行之,则可谓大孝矣。(《荀子·子道》)
[注释] ①衷(zhòng):适当,恰当。 ②悫(què):诚实。
(6)、子贡①问孔子:“子从父命,孝矣。臣从君命,贞矣,夫子有奚对焉?”子曰:“昔万乘②之国,有争臣四人,则封疆③不削;千乘之国,有争臣三人,则社稷④不危;百乘之家,有争臣二人,则宗庙不毁。父有争子,不行无礼;士有争友,不为不义。故子从父,奚子孝?臣从君,奚臣贞?审其所以从之之谓孝、之谓贞也。” (《荀子·子道》)
[注释] ①子贡(前520~?):春秋末年卫国人。复姓端木,名赐,字子贡。孔子的得意门生,“七十二贤”之一,也是“孔门十哲”之一。②乘(shèng) :量词,古时一车四马叫“乘”。③封疆:疆界。这里指国土。④社稷(jì):社指土神,稷指谷神。古代君主都要祭拜社稷,后因以“社稷”指代国家。
(7)、曾子曰:“父有争子,则身不陷於不义。故当不义,则天不可以不争於父,臣不可以不争於君,故当不义则争之,从父之令,又焉得为孝乎。”(《孝经·诤谏》)
(8)、所谓大臣者,以道事君,不可则止。” 曰:“然则从之者与?”子曰:“弑①父与君,亦不从也。”(《论语·先进》)
[注释] ①弑(shì):古代指臣下杀死君主或子女杀死父母。
第六、慎终追远,永远不忘父母
(1)、曾子曰:“慎终①,追远②,民德归厚矣。” (《论语·学而》)
[注释] ①终:生命终结,即死亡。 ②远:祖先,指祖先的功绩。
(2)、“生事之以礼,死葬之以礼,祭之以礼。”(《论语·为政》)
(3)、孔子曰:“丧,与其易①也,宁戚②。” (《论语·八佾》)
[注释] ①易:修治,引申为完备周到。 ②戚:忧愁,悲伤。
(4)、孟子曰:“养生者不足以当大事,惟送死可以当大事。” (《孟子·离娄下》)
(5)、子曰:“孝子之丧亲也,哭不哀、礼无容、言不文,服美不安、闻乐①不乐、食旨②不甘,此哀戚之情也。”(《孝经·丧亲》)
[注释] ①乐(yuè):音乐。 ②旨:美味。
(6)、故丧礼者,无它焉,明生死之义,送以哀敬而终周藏①也。故葬埋,敬藏其形也。祭祀,敬事其鬼神也。事生,饰始也;送死,饰终也。终始具而孝子之事毕,圣人之道备矣。(《荀子·礼论》)
[注释] ①周藏(zhōu cáng):周密地掩藏。指好好的掩埋父母的遗体。
(7)、“敬可能也,安为难;安可能也,卒为难。”“父母既没,慎行其身,不遗父母恶名,可谓终矣。” (《礼记·祭义》)
(8)、生事爱敬,死事哀戚,生民之本尽矣!死生之义备矣!孝子之事亲终矣。(《孝经·丧亲》)
(9)、子贡问于孔子曰:“死者有知①乎?将无知乎?”子曰:“吾欲言死之有知,将恐孝子顺孙妨生以送死;吾欲言死之无知,将恐不孝之子弃其亲而不葬.赐②不欲知死者有知与无知,非今之急,后自知之.”(《孔子家语·致思》)
[注释] ①知:知觉,感觉。 ②赐:端木赐,即子贡。
(10)、为之棺椁①, 、衣衾而举之;陈其簠簋②而哀戚之;擗踊③哭泣,哀以送之;卜其宅兆而安措之;为之宗庙,以鬼享之;春秋祭祀,以时思之。(《孝经·丧亲》)
[注释] ①棺椁(guǒ)棺,棺材;椁,古代棺材外面的套棺。 ②簠簋(fǔ guǐ):古代祭祀或宴会时两种盛黍稷稻粱等的礼器。 ③擗踊(pǐ yǒng):擗,捶胸;踊,以脚顿地。形容极度悲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