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来源: http://blog.sina.com.cn/s/blog_646774500100okjw.html
孝亲敬老的美德故事
崔凤琴赡养婆婆的感人事迹
孝亲敬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,是先辈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。在我们源远流长、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,重视人伦道德、讲究家庭和睦是我们文化传统中的精华,也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与亲和力的具体体现。
谁说 “久病床前无孝子”,今年46岁的共产党员崔凤琴(金北社区33号楼231室),她14年如一日精心照顾85岁因患老年痴呆、半身不遂、多年瘫痪的婆婆,用真情演绎了一个生动感人的故事。
崔凤琴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家庭,自幼勤劳朴实,善良厚道,为人和蔼,婚后勤俭持家,承担了家庭重担和内外事务。1998年至2000年,她和丈夫在大三家粮库;矿务局煤城饮料厂相继下岗后,只能托亲靠友找门路,做点力所能及的劳务,收入低微。加上300多元的低保金和亲友的支持维持生活(背负3万元债务)。她的丈夫王宏林是个二级残疾人(双腿走路摇摇晃晃、似醉酒般、脑血栓症状、可能是遗传因素所致)5年前,她送走因肺癌去世的公公后,更把照顾婆婆的饮食起居落在自己肩上。在婆婆瘫痪的头四年,崔凤琴为调理好婆婆的身体,总会抽出时间陪她出外活动锻炼。时常变换花样做些好吃柔软的饭菜端在她面前,问寒问暖无微不至地照顾她。现在婆婆瘫痪在床,生活根本不能自理,屎尿都在床上,崔凤琴坚持每天为她擦洗、喂饭喂药、端尿揩屎、有时大便干燥用手抠,也不嫌脏、不嫌臭。平时端汤递水,浆洗补连、换洗衣服、看病请医都是她在忙活,从不厌倦、尽心尽力、毫无怨言。她对婆婆视如父母,将心比心真诚相待,从没和婆婆吵过嘴,红过脸,一家人和和睦睦。她经常说:“今天对老人孝敬就是在给子女树榜样。”
她的行为感动着身边的每一个人。即使她每月吃不上几顿好的,也要省一点钱,从街上买点鱼肉来给老人补充营养,婆婆爱吃鱼,崔凤琴就将鱼刺一点一点剔出来,慢慢喂给婆婆吃。老人手抖不听使唤,吃饭怕呛着,她就用汤勺一点一点地喂,一顿饭要吃上半个多小时。老人不让别人喂,说媳妇心细有耐性。去年暴热的七月,老人要喝农村散养的小鸡汤,崔凤琴二话不说,就到农村去买鸡,因天气很热,差点晕倒也心甘情愿。家里实在没鱼肉时也要给婆婆炖上一个荷包蛋。老人的大小便都在床上解,为方便老人,崔凤琴买了个塑料盆,每次解完就拿出去倒,从没一句怨言。为让婆婆睡得舒服,她每周给老人换两次床单,一个星期给老人擦一次背。即使家务活再忙,她也要把老人伺候好了自己才休息,因伺候得好,照料周到,她的婆婆长期卧床没得过褥疮。她的男孩王新,在她敬老孝亲、言传身教的潜移默化中,非常懂事,知道感恩父母,孝顺奶奶。因生活艰难,读完初中后的他,开始学电脑,立志自谋职业想干点啥?同时帮助他母亲照料奶奶,做些家务事。难怪左邻右舍都说崔凤琴心眼好、不仅她自己照顾婆婆,还教自己孩子伺候,清楚她的人都伸大拇指!
十五年来,崔凤琴始终如一日的照料着老婆婆,人们无不为她的孝心所感动,她的大姑姐连连赞许说:“好人啊!关爱老人、孝敬婆婆,她是我们妇女、更是孩子们学习的一面镜子!”
崔凤琴不仅与婆媳相处融洽,就像亲生母女一样,共同建立了深厚的感情。可想而知,邻里关系也十分和谐。她所居住的单元楼从三楼以下的环境卫生都是她主动打扫的。更为感人的是,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,她满含热泪,用大爱无言的情怀带头捐款50元。她说:“四川同胞在受难,我们怎能坐视不管?我只是微尽薄力做点我应该做的事情”。浓浓的爱意、深深的真情,她以最朴实的心灵、最美好的愿望,诠释着人间真爱!
就是这个普通的家庭妇女,她以柔弱的身躯扛起家庭生活的重担,撑起了属于自己的半边天。她以惊人的毅力和坚强的韧性,精心服侍老人、照顾孩子和丈夫,常常累得喘不过气来,但她从不在老人和孩子面前报怨,无论多苦多累,她始终无怨无悔。什么是善良?走近她的内心世界,我们不难看出,善良永远都会与朴实相伴,与无私结缘,是她以真挚的爱,以孩子侍奉亲生父母的方式无私地奉献着,伟大就是我们做不到而又被感动的人和事。在她的人生字典里,孝敬老人不是给予,而是一种真情的付出。亲友们都说:“崔凤琴的话很少,但她对婆婆的好却是真心的。”可她却说:“婆婆身体好才是我们全家的福气,只要她心情好,高兴地活着,我也就满足了。”多么淳朴的愿望啊!就是这简单淳朴的愿望,使崔凤琴甘愿付出艰辛,同时也赢得了家庭的爱戴和居民的敬仰。
在我们身边有很多像崔凤琴这样孝亲敬老的美德故事,在党和政府的关怀,社区领导的关注和亲友及好心人的帮助下,不断增强克服和战胜困难的信心!怀着一颗感恩的心,去看待社会,看待父母,看待亲朋,你将会发现自己是多么快乐,放开你的胸怀,让霏霏细雨洗刷你心灵的污染。学会感恩,弘扬孝亲敬老的美德,让人人献出一点爱,让世界更美好,生活更充实,阳光更灿烂!
2011年1月9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