违逆父母,诸事不顺;孝养双亲,与奉事诸佛功德无二!
戾气, 不属于刚暴之气, 而是属于刀刃的刃气。很多人身上都旋绕着戾气, 有这个戾气, 命运就不会通达,大事小事就会不顺利, 因为众鬼神讨厌, 所以都想来阻碍挪揄, 别人来做就是顺, 你来做就问题百出, 非常不顺。并且戾气是伤害身家性命的, 就像一把白刃, 不但会伤自己, 还会伤到至亲, 乃至一切靠近自己的人.
大家知道怎样消戾气吗?戾就是逆,逆的反义词就是顺。所以要消掉戾气, 必须要从顺父母, 敬先贤, 尊上司, 敬长辈, 礼平辈开始, 这一切就离不开一个顺字.
如果一个人不顺亲长, 他身上的戾气, 永远消不掉。如果一个人肯用一年的时间, 顺父母, 顺上司, 顺先贤长辈, 顺一切众生, 他三十年的戾气也能灭除干净。
教大家判断自己的子孙能不能做政界大官长、政府官员, 称为出仕,孝顺父母师长是养官禄之第一源。判断方法, 先推三代:
1. 自己的父母是否从小不抵触顶撞自己的父母。2. 自己是否从小不抵触顶撞自己的父母。3. 自己的儿女是否从小不抵触顶撞自己的父母。4. 父母和祖父母, 还有自己都没有说过圣贤孔子等的恶话。骂先贤, 折福没得说的, 折尽一家族之福分。
如果这三条都满足, 三代孝顺师长, 那么这个家族官气丰隆, 子孙从政必展宏图。
我幼年的时候, 有一个男人, 他读书高考两次失利, 工作也不行。我娘观察到此人极为孝顺他的老师, 常去买东西探望他的老师。我娘对我说: 这个人, 如此孝顺老师, 不会是凡庸。后来此人很快就进入仕途, 三十出头就成为地方大官长, 年轻俊美, 既富且贵. 并生下一子, 相貌如日, 又善读书, 听话好养。
这个故事非常真实, 这个男人也非常普通, 他有这样孝顺师长的态度, 有这种从不轻贱他人的态度, 他怎么可能久居人下呢?
如果各位做得到, 也必定有他这样的福分,你改得了态度, 就改得了心,你改得了心, 就改得了命。
【姻缘大忌】你为什么会承受感情上的巨大痛苦?
这是小时候到现在, 一直在习性上抵触顶撞父母长辈的缘故。你小时候言行割伤了父母师长的心, 成长过程中就要被最心爱的人割伤心灵, 承受情苦的煎熬。你越是高声大气, 不耐烦, 抵触父母长辈, 就越是遇到地狱般痛苦的感情。
你对父母的每一分恶气, 恶话, 都会由你最心爱的人百倍割伤还给你,直到还尽, 这个人就不会再折磨你了。没有对象的, 你自己所受的煎熬还(huan2) 够顶撞父母(的债)了, 对象也到来了。
我可以为大家解释一下为什么:
父母, 长辈, 上司是什么呢?父母生我, 所以是生助我; 长辈, 上司, 长生幼, 也是生助我;
感情对象是什么呢?对象, 对象, 相对之象, 就是对冲我;
没有父母师长生助你, 对象来和你较量, 你就要受欺负。所以想要姻缘好, 第一个就是不要再抵触顶撞父母师长, 让父母师长来生助你, 这样感情就欺负不了你
你现在开始, 立刻改, 一年, 好姻缘就到。
如何让子孙贵?
你要贵, 那么你就不能轻贱其他人, 否则你这个贵气长养不起来。
1. 孝顺父母:实际表现在柔软可爱、不顶嘴、不抵触、不顶撞、不发脾气、不当面反驳,有话好好说、婉转说。
2. 孝顺长辈:实际表现在恭恭敬敬、不顶嘴、不抵触、不顶撞、不发脾气、不当面反驳,有话好好说、婉转说。
3 礼敬上司, 一切师长.上司叫做什么就要认真仔细地做、愿意地做,实际为上司分担责任、分担他的压力,要知道上司的压力是下属的总和,工作上多尊敬上司看法和见解、多学习,对师长也是如此。
4. 礼敬天地, 尊敬先贤, 圣人, 切不可谩骂,不可有意搜集恶处来立新说诋毁。这一条大家可一定要做到, 还要教育子女做到, 否则他长大了, 学习差, 工作差, 左右都是困境, 子孙都不学好, 为什么呢? 不尊贤就断了和圣贤知识的缘分, 不尊先就断了受提携的缘分。
5. 礼敬一切万物, 一切生灵, 欣赏他们的美。
三代如果做得到前四条, 子孙必贵。做得到第五条, 没灾难。
不要轻意惹父母生气、恶口,不然后果很严重!
【佛经上说:】如果有人为了得到福德, 恭敬的供养100位高僧, 100位神仙, 100位善人, 用无数的宝物供养百千劫, 所得到的福德, 还不如用一点点东西供养孝顺母亲的百千万分之一。
反过来说, 如果不顺父母, 背弃父母恩, 让父母生怨恨的念头, 让母亲说出生气的恶话, 那么自己马上就会堕落在地狱, 饿鬼和畜生道。
世界上最快速的是猛烈的风, 但是怨恨的念头毁灭福德的速度比这风还要快, 一切如来,、金刚、天人、神仙都救不了你, 保护不了你。【此部分为佛经白话译,原文见附录】
有人说,我没有堕落在地狱道, 我现在好好的。想想自己的感情是不是痛苦?工作是不是不顺利?进财是不是不如意?(如果诸事不顺) 这就已经身在地狱道、饿鬼道、畜生道了。
附录1:佛经原文:
"若有男女背恩不顺,令其父母生怨念心,母发恶言,子即随堕,或在地狱、饿鬼、畜生。世间之疾莫过猛风,怨念之徵复速于彼,一切如来、金刚天等及五通仙不能救护。"
"假使有人为福德故,恭敬供养一百净行大婆罗门,一百五通诸大神仙,一百善友,安置七宝上妙堂内,以百千种上妙珍膳,垂诸璎珞众宝衣服,栴檀沉香立诸房舍,百宝庄严床卧敷具,疗治众病百种汤药,一心供养满百千劫;不如一念,住孝顺心,以微少物色养悲母,随所供侍,比前功德百千万分不可校量。"
附录2:佛经原文:报恩品第二之上
尔时、佛告五百长者:善哉!善哉!汝等闻于赞叹大乘心生退转,发起妙义,利益安乐未来世中不知恩德一切众生。谛听!谛听!善思念之!我今为汝分别演说世出世间有恩之处。 善男子!汝等所言未可正理,何以故?世出世恩有其四种:一、父母恩,二、众生恩,三、国王恩,四、三宝恩。如是四恩,一切众生平等荷负。
善男子!父母恩者,父有慈恩,母有悲恩。母悲恩者,若我住世于一劫中说不能尽,我今为汝宣说少分:假使有人为福德故,恭敬供养一百净行大婆罗门,一百五通诸大神仙,一百善友,安置七宝上妙堂内,以百千种上妙珍膳,垂诸璎珞众宝衣服,栴檀沉香立诸房舍,百宝庄严床卧 敷具,疗治众病百种汤药,一心供养满百千劫;不如一念,住孝顺心,以微少物色养悲母,随所供侍,比前功德百千万分不可校量。
世间悲母念子无比,恩及未形,始自受胎,经于十月,行住坐卧受诸苦恼,非口所宣。虽得欲乐、饮食、衣服而不生爱,忧念之心恒无休息。但自思惟:将欲生产渐受诸苦,昼夜愁恼。若产难时,如百千刃竞来屠割,或致无常;若无苦恼,诸亲眷属喜乐无尽,犹如贫女得如意珠。 其子发声如闻音乐,以母胸臆而为寝处,左右膝上常为游履。于胸臆中出甘露泉,长养之恩弥于普天,怜愍之德广大无比。世间所高莫过山岳,悲母之恩逾于须弥。世间之重大地为先,悲母之恩亦过于彼。
若有男女背恩不顺,令其父母生怨念心,母发恶言,子即随堕,或在地狱、饿鬼、畜生。世间之疾莫过猛风,怨念之徵复速于彼,一切如来、金刚天等及五通仙不能救护。若善男子、善女人,依悲母教承顺无违,诸天护念,福乐无尽。如是男女,即名尊贵天人种类,或是菩萨为度众 生,现为男女饶益父母,若善男子、善女人,为报母恩,经于一劫,每日三时割自身肉以养父母,而未能报一日之恩。所以者何?一切男女处于胎中,口吮乳根,饮啖母血;及出胎已,幼稚之前所饮母乳百八十斛,母得上味先与其子,珍妙衣服亦复如是,愚痴鄙陋情爱无二。昔有女人远游他国,抱所生子渡殑伽河,其水暴涨力 不能前,爱念不舍母子俱没。以是慈心善根力故,即得上生色究竟天作大梵王。
以是因缘,母有十德:
一名大地,于母胎中为所依故;二名能生,经历众苦而能生故;三名能正,恒以母手理五根故;四名养育,随四时宜能长养故;五名智者,能以方便生智慧故;六名庄严,以妙璎珞而严饰故;七名安隐,以母怀抱为止息故;八名教授,善巧方便导引子故;九名教诫,以善言辞离众恶故;十名与业,能以家业付嘱子故。
善男子!于诸世间,何者最富?何者最贫?悲母在堂名之为富;悲母不在名之为贫;悲母在时名为日中,悲母死时名为日没;悲母在时名为月明,悲母亡时名为闇夜。
是故汝等勤加修习孝养父母,若人供佛福等无异,应当如是报父母恩。
附录3:网友学习此文和上述佛经后的神奇感应和效益:
阿弥陀佛!末学以前看这段经文,不会有感受。现在想到如果现在,别人这样来对待自己,那恩情我们是无以为报的。只有父母,才会这样对待我们。
这个月发心,以后每个月都要给母亲一笔数目可观的补贴,让她和我过一样富裕宽松的生活。以前看母亲经济很不错,就以为不用供养了,只在逢年过节时才给,还觉得自己很孝顺了。所以看母亲手很紧的样子,也很麻木。看了释尊为慈童女时的故事,才发现自己的过失。
这个月刚一觉醒,给了妈妈钱,孩子的考试成绩在全班就一跃成为第一,拿了七个一百(女儿上四年级。)老师还来问我经验,当时我并不知道,还以为老师要批评我对孩子不用心,当时还诚惶诚恐的。晚上接女儿时,才知道女儿拿了全班第一。其实我们平时极少管孩子,只在德行上对 孩子不放过。功课上,都是孩子自己学,有问题才来问我们。最近,因为很少关心孩子,感觉孩子成绩越来越下降,离好学生的标准越来越远。(这要忏悔,要多拿出时间来陪伴孩子。因为末学把大部分时间都用于听经闻法了,给孩子的时间特别少。)
没想到,竟然一下子考了第一。从来没有这么痛快的事。当时我们非常兴奋,后来才想到,这绝不是偶然幸运,而是尽力去行孝的必然结果。我们行孝痛快,孩子成绩得第一就会痛快。是上天给末学的印证。这时才明白,原来孝是德行的根本,百善孝为先,原来是这个意思啊。孝的果报 是最大的。
通过这几天的学习,深刻体会到父母对我们的恩情,真的是永远无法回报的。我们从小到大,只有父母,才会那样关爱照顾我们。如果不及时行孝,那就是忘恩负义,做人都没有把握,更何谈成佛呢?南无阿弥陀佛!
附录4:善导大师讲的故事:一钵饭,佛都不能消受,父母能消受(不孝太损福!太损德!)摘自 善导大师所著《观经四贴疏》之 观经序分义 卷第二 “净业三福之孝养父母”)
白话译文:
而且我们的父母,是世间最大的福田,佛是出世间最大的福田。
以前佛在世的时候,有一年遇到饥饿灾荒,许多人都饿死了,到处都是白骨,比丘们都很难乞到食物。当时世尊等待比丘们都出去乞食后,独自一人到城中乞食,但是从早上一直到中午,挨家挨户乞食,都没有乞到食物,世尊只有空钵而返,第二天再 去,但第二天仍然没有乞到食物,第三天同样乞食同样没有得到,这天忽然有一位比丘,在路上见到世尊,看到世尊的面色异常,好像很饥饿的样子,就对世尊说: “世尊,今天乞到食物了吗?”,世尊对比丘说:“我三天以来,乞食没有乞到一匙,我今天饥饿虚弱,没有力气和你说话”,比丘听佛这么说,悲伤流泪不能控 制,即自己想到:“世尊是无上福田,众生覆护之处,我自己的三衣就卖掉,再买取一钵饭,侍奉给世尊,现在正是时候”,比丘如此想完,就取卖衣买了一钵饭,赶紧给世尊拿去,世尊已经知道了这一情况故对比丘说:“比丘啊,现在恰逢灾荒,人们都饿死了,你在什么地方得到这一钵白白的大米饭的?”,比丘就一五一十 的给佛说了整个情况,世尊又说:“比丘啊,出家人的三衣,即是三世诸佛的幢相啊,这衣服的因缘,极尊、极重、极恩啊,你今天用这三衣换得一钵饭给我,我完全领受了你的好心,但是我消受不起这钵饭啊。”
比丘又对佛说:“世尊您是三界的福田,圣中之极,都说不能消受,那除了佛之外,谁还能消受呢?”,世尊说:“比丘啊,你有父母吗?”,比丘答说:“有”,世尊就说:“你拿这钵饭供养你的父母去吧”,比丘说:“世尊您都不能够消受,我的父母有岂能消受呢?”,世尊说道:“你的父母能消受,为什么呢?父母生育了你的身体,对你有非常大而重的恩,因为这样所以能够消受”,世尊又问:“比丘,你的父母信佛吗?”,比丘答言:“我的父母对佛都不信”,世尊说:“你的父母他们今天会对佛有信心的,见到你供养他们饭,会大生欢喜, 因为这样而大发信心,然后你就教受他们三皈依,就可以吃这钵饭了”,这位比丘就按照佛的教诲,愍仰而去。以此义故,大须孝养父母。
又佛母摩耶生佛,经七日已即死,生忉利天。佛后成道,至四月十五日,即向忉利天,一夏为母说法,为报十月怀胎之恩。佛尚自收恩孝养父母,何况凡夫而不孝养。故知父母恩深极重也。
《观经四贴疏》中原文:
又父母者,世间福田之极也。佛者,即是出世福田之极也。
然佛在世时,遇值时年饥俭,人皆饿死,白骨纵横;诸比丘等,乞食难得。于时世尊,待比丘等去后,独自入城乞食。从旦至中,门门唤乞,无与食者。佛还空钵而归,明日复去,又还不得。后日复去,又亦不得。忽有一比丘,道逢见佛,颜色异常,似 有饥相。即问佛言:世尊!今已食竟也?佛言比丘!我经三日以来,乞食不得一匙,我今饥虚,无力能共汝语。比丘闻佛语已,悲泪不能自胜。即自念言:佛是无上福田,众生覆护。我此三衣卖却,买取一钵饭,奉上于佛,今正是时也。作是念已,即买得钵饭,急将上佛。佛知而故问言:比丘!时年饥俭,人皆饿死;汝今何 处,得此一钵纯色饭来?比丘如前具白世尊。佛又言:比丘!三衣者,即是三世诸佛之幢相。此衣因缘,极尊、极重、极恩,汝今易得此饭与我者,大领汝好心,我不消此饭也。
比丘重白佛言:佛是三界福田,圣中之极,尚言不消者;除佛以外,谁能消也?佛言:比丘!汝有父母已不?答言:有。汝将供养父母去。比丘言:佛尚云不消,我父母岂能消也?佛言:得消,何以故?父母能生汝身,于汝有大重恩,为此得消。佛又问:比丘!汝父母有信佛心不?比丘言:都无信心。佛言:今有信心,见汝与饭,大生欢喜,因此即发信心。先教受三归依,即能消此食也。时比丘既受佛教,愍仰而去。以此义故,大须孝养父母。
又佛母摩耶生佛,经七日已即死,生忉利天。佛后成道,至四月十五日,即向忉利天,一夏为母说法,为报十月怀胎之恩。佛尚自收恩孝养父母,何况凡夫而不孝养。